模拟结果表明,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值可以形成微妙的平衡。 在许多其他行星上,这一比例更为极端,容易出现大部分是陆地和海洋的情况。
大约25亿年前,在太古宙末期,地球达到了这一状态,进入了能够支持生命生存的微妙平衡。 但是,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尽管没有注意到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微妙变化,地球上的微妙平衡并不容易维持。 其他星球可能比地球更快到达这个临界点。
波恩说:“在地球板块构造的发动机中,内部的热量驱动着地震火山造山等地质活动,促进了陆地面积的增加。 另一方面,陆地也总是被侵蚀。 例如,大气和内陆之间交换水分的一系列循环。 对这些循环如何相互作用的模拟表明,今天的地球可能是极其特殊的行星。”
波恩和霍宁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促进硅酸盐循环。 硅酸盐循环作为行星的长期恒温器,控制着几百万年的气候。 他们发现,在其他门槛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洋为中心的行星可能适合居住,温度也相似,但上面的生命形式和气候可能与地球完全不同。
这些模拟表明,陆地比例低于10%,大部分以海洋为主的行星,气候温暖大气湿润,可能以热带气候为主的陆地主导星通常表面海洋覆盖面积低于30%,比海洋主导星冷干燥气在这些以陆地为主的行星上,寒冷的沙漠横跨整个大陆,巨大的冰川和冰原也更为常见。
2011年,东京大学的阿部丰研究员的研究表明,陆地上的行星可以在离恒星更远的距离内保持适合居住的状态,因为形成冰雪的水分很少,所以不会像海洋行星那样迅速冻结。 但是,阿部丰等人的研究与斯嫩和霍宁的结论一致,即以陆地为中心的行星比地球型行星和富含水的行星更常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