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名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原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多,如大洗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盲目尊者,法号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垂合称为“清初四僧”。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石涛擅长山水,仔细观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要与时俱进”。追求描绘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新格,构图变化多端,笔墨恣意,意境青翠新奇,与当时的拟古风相悖。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石涛山水不仅师从于某家某派,更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改变传统笔墨技法,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改进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厚重,松树柔秀拙,尤以青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墨浓淡而干湿,用笔简墨淡,浓郁而润,令人心旷神怡,变化无穷。构图奇特,或全景式场景开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茫恣意,纵横交错,生意兴隆。
[新闻网页]
其花鸟、兰竹,也不拘一格,表现出自己的胸怀,笔触爽朗险峻,清秀,独具个性。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黑波易用墨法,枯黄浓淡并用,特别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渗透和笔融,表现了山川的氩气气象和深邃的状态。有时墨很浓,墨滴下来,空间感很强。技巧上他运笔很灵巧。很少用细笔绘制或模糊。或者同时使用粗线坡度、弯头点。有时运笔舒服流畅,有时拙笔多,方圆结合,秀拙共存。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
清初,绘画受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说的影响,临摹之风盛行。那时,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其风气一点也听不进去。他强调“我自己用私法”,并明确指出“我是为了我,自己有我”。“古须眉抹不到我脸上,古肺腑、不安入我腹肠”,“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他豪言壮语道,“即使笔不是笔,没有墨,画不出来,也有自己。”。总之他要改头换面自己创新法,自己标榜格调。这种声音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22.9x18cm天津博物馆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