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柬埔寨纺织产量高吗(柬埔寨什么特产最出名)

时间:2023-11-05 作者:admin666ss 点击: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柬埔寨纺织产量高吗】,以及【柬埔寨什么特产最出名】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柬埔寨纺织产量高吗,柬埔寨什么特产最出名?

柬埔寨特产最出名的如下:

1、油炸毒蜘蛛是柬埔寨的一道特色小吃。

柬埔寨纺织产量高吗(柬埔寨什么特产最出名) 热门话题

在磅湛省曾波雷区的素昆镇,有把油炸过的蜘蛛当作特产点心沿街叫卖的现象,对于观光客而言成为了一种地方名胜。

2、沉香木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白木香或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等树木的干燥木质结油部分,是一种木材、香料和中药。沉香木植物树心部位当受到外伤或真红油菌感染刺激后,会大量分泌树脂帮助愈合,过程中产生浓郁香气的组织物。

3、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芒果果实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芒果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见的。其次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是其主要营养成分。

4、花草茶是以花卉植物的花蕾、花瓣或嫩叶为材料,经过采收、干燥、加工后制作而成的保健饮品。花草茶起源于欧洲,一般特指那些不含茶叶成分的香草类饮品,所以花草茶其实是不含“茶叶”的成分。

5、柬埔寨的皮雕工艺品也挺出名,如皮雕的钥匙扣、皮雕钱包等。图案栩栩如生,见到它的时候,你就会惊叹工匠的高超技艺了。

东南亚各国经济的排名是怎样的?

东南亚有11个国家,只有一个发达国家,大部分贫穷落后,但是他们各自也有自己的优势。

东南亚11个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文莱、东帝汶。

按经济总量来排名介绍:

1、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大国,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约191.36万平方公里,由约17500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万岛之国”,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人口约2.68亿,在世界排名第四。

印度尼西亚2020年GDP为1.06万亿美元,人均GDP为3955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约为我国的40%。

印度尼西亚大部分人从事农业耕作,印尼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盛产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等。印尼林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1.3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60%以上。印尼渔业资源丰富,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岸线有8.1万公里,水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海渔业区270万平方公里,海洋鱼类7000多种,每年捕捞海鱼超过800万吨。

印尼采矿业资源丰富,主要的矿产品有锡、铝、镍、铁、铜、锡、金、银、煤等。印尼每年出口矿产资源赚了很多外汇。

印尼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储量为13.1亿吨,天然气储量约5万亿立方米,石油勘探开发基本上依靠国外石油公司。印尼石油天然气开采量少,基本只能自给自足,没什么出口,有时候还进口石油。

印尼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制造业主要有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纸浆、纸张、化工、橡胶加工、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等。其中纺织、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有盈余出口,像电子产品、重工机械、智能化产品需要进口。

2、泰国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泰国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900万。

泰国2020年GDP为5092亿美元,人均GDP为7380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约为我国的73%。

我国有很多人去泰国旅游,特别是在冬季。泰国热带水果和大米很有名,泰国米很好吃。

泰国农业,农产品主要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泰国虽然不大,却是世界上稻谷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之一。泰国海域辽阔,是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

泰国工业,工业中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零配件、电脑及零配件、集成电路板、电器、初级塑料、化学制品、石化产品、珠宝首饰、成衣、鞋、橡胶、家具等。泰国也是发展中国家,而且科技水平比我国还低,所以出口的大部分是基础产品,进口的大部分是智能科技产品。

泰国服务业中旅游业较为发达,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导致冬天有很多外国人去泰国旅游度假,因为冬天在泰国沿海地区非常的暖和。

3、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8亿。菲律宾属于季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台风多,年均气温27度,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2020年菲律宾GDP为3622.4亿美元,人均GDP为3330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0504美元,菲律宾人均GDP只有我国的31.7%。菲律宾人平均工资在2000人民币左右,大部分人月薪在1500—2500元人民币之间。

菲律宾工业产值虽然在GDP总占比较大,但是其工业品进口大于出口。菲律宾矿产资源较多,但是也只能供国内需求,出口极少。菲律宾的农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像热带水果、水产鱼类、名贵木材等出口较多。菲律宾也有很多旅游景点,因为其冬天不冷,所以冬天去菲律宾旅游的国际游客较多。菲律宾赚外汇主要靠农产品出口和旅游业。

菲律宾是全球主要劳务输出国之一,在海外务工的菲律宾人有1000多万,大部分做的是底层工作。2016年菲海外劳工汇款达269亿美元,占GDP的7.3%。

4、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发达国家,但是新加坡很小,只有724.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570万,和我国的一个普通县差不多大。新加坡起步早,开放早,地理位置好,所以在七八十年代就发展很快。

新加坡2020年GDP为3401亿美元,人均GDP为58900美元,约为我国人均GDP的5.9倍,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六名,第五名为美国,2020年人均GDP为63415美元。

新加坡面积小,而且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在1961年,新加坡设立了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的开发工业区,吸引了很多外资在工业区投资设厂。后面新加坡工业主要以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新加坡扼守了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每年通行的船只接近10万艘,来自亚非澳欧四洲的各种货物,都要经过这里中转运出。其中大部分停靠在新加坡中转,少部分停靠马来西亚,极少的船只停靠在印尼中转。新加坡港口为过往船只提供维修、加油,为人员提供餐饮、休闲等服务,每年赚了一大笔钱。

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目前新加坡所管理的全球财富大概有2万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纽约和瑞士,位居全球第三。新加坡金融业行业产值占GDP的14%,就业人数占5%,是国内的第四大产业。

5、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挨着,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75万。马来西亚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很快,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马来西亚2020年GDP为3362亿美元,人均GDP为10270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和我国差不多。

马来西亚第一产业——农业,约占GDP的7.5%。马来西亚特色出口农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可可、稻米、胡椒、烟草、菠萝、茶叶等。

马来西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采矿业约占GDP的8%。采矿业以开采石油、天然气为主。每年出口原油约70亿美元,出口天然气约110亿美元。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

马来西亚制造业产约占GDP的25%,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行业包括电子、石油、机械、钢铁、化工及汽车制造等。

马来西亚建筑业占GDP的4.5%,主要是基建、房地产、城市维护。

马来西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55%,马来西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雇佣员工总数的60.3%。

6、越南

大家对越南熟悉,因为越南和我国挨着,而且越南人长相、文化、性格和我们差不多。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和我国广西、云南的人交流和贸易往来比较多。越南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600万,人口密度也比较大。

越南2020年GDP为2712亿美元,人均GDP为2957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约为我国的29%。越南人平均月收入在2100元,他们大部分人月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

越南近十年发展得很快,主要是越南地理位置好,气候环境好,人工成本低,所以导致很多发达国家把制造业工厂搬往越南。现在越南人平均工资只有我们的40%左右,他们自己本地产的产品价格只有我国的50%,他们进口商品价格在我国同类商品价格的80%左右,他们房价近几年涨得很快,像越南最发达的城市——胡志明市,胡志明市房价现在都在1.6万—3.6万之间,房价赶上我们二线城市了。

7、缅甸

缅甸大家也熟悉,因为网上有很多卖翡翠的商家,他们打的都是缅甸原产地的招牌,可以看出缅甸翡翠是在全球闻名的。

缅甸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面积67.65万平方公里,人口5458万。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

缅甸2020年GDP约为912亿美元,人均GDP为1697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约为我国的17%。缅甸人平均月收入只有1200元人民币,大部分人工资在800—1500元人民币之间。

缅甸赚外汇主要靠出口石油和各种矿产,缅甸石油和矿产有盈余可以出口,但也不是很多。还有缅甸的翡翠出口、各种名贵木材出口。特别是翡翠,我国人去缅甸或者云南瑞丽买翡翠的很多,缅甸大部分翡翠被我国人买走。

8、柬埔寨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泰国湾。柬埔寨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0万,是个比较小的国家。柬埔寨是个佛教国家,95%的人信奉佛教,柬埔寨有很多寺庙,去柬埔寨到处可以看见寺庙。

柬埔寨2020年GDP为267亿美元,人均GDP为1683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约为我国的17%。

柬埔寨还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是他们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占全国劳动力78%。可耕地面积630万公顷,每年出口一些大米、天然橡胶、木材、中草药等。柬埔寨矿产资源不多,但是林业资源丰富,还有大量的名贵木材。

柬埔寨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工业体系不完善,制造业工厂很少。他们大部分普通的生活用品是自己生产,但是加工难度大的产品、各种机器、电子产品等都需要进口。柬埔寨基本每年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9、老挝

老挝和我国相邻,老挝人长相和我们差不多,但是文化却和我们差很多。老挝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和我国广西省面积差不多,老挝人口723万,人口非常少。

老挝2020GDP约为191亿美元,人均GDP为2626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0504美元,老挝人均GDP只有我国的25%。老挝人平均月收入工资在1500人民币左右,大部分人月薪在1000—2000元人民币之间。

老挝赚外汇主要靠出口农产品,最重要的是老挝有很多名贵木材,像沉香、檀木、楠木,以及各种红木。这些木材非常贵,但是大部分被当地人贱卖了,被中间商赚了很多钱。

我国有一些人在老挝做生意,大概有10万湖南人在老挝经商,这些人做的都是小生意。主要是贩卖一些日用品去老挝卖,因为老挝工业落后,很多日用品产品需要进口,所以这些人也赚了不少钱,当然现在可能没有什么商机了。

10、文莱

文莱位于东南亚的婆罗洲北岸,和马来西亚相邻。面积约5765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面积只有我国普通县那么大,人口还没有我国一般的县多。

文莱2020GDP约为136亿美元,人均GDP为29000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约为10504美元,文莱人均GDP约为我国的2.9倍。

文莱这么小,农业、工业都没什么,他们这么有钱,人均GDP这么高,原因是他们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国。文莱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0亿立方米,均占全球总量的0.1%,但是他们人口只有世界总人口的0.006%,所以他们人均油气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7倍,也就可以理解他们有大量的油气可以出口,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油气出口赚的外汇。

他们农产品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农业中渔业为主。他们生活用品、工具机械、电子产品等都需要进口。

11、东帝汶

东帝汶这个国家太小,面积只有1.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2万人,只有我国的一个普通市那么大。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东帝汶以前是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独立后,遭印度尼西亚吞并。1999年8月30日,全民公投决定脱离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宣布独立。

东帝汶2020年GDP为18亿美元,人均GDP为1359美元,我国人均GDP为10504美元,他们人均GDP只有我国的12.9%。东帝汶人平均月收入只有600元人民币,大部分人工资在400—800元人民币之间。

东帝汶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不完善,粮食不能自给,没有工业体系,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大部分以种地和打渔为生,1999年脱离印尼以来,经济主要依靠外国和国际机构援助。

为何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老板越来越多关闭企业甚至倒闭?

我来讲一点比较直的话,可以去查一查数据,只要是为了工资、税收而“被迫”转移生产基地而获取利润的企业,往往都会非常快的走向绝路。工资现在真的可以通过设计与设备解决的:

通过尽量模块化设计与尽量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大大的降低人工成本。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企业所能够掌控的东西,而人工成本其实是不可控的,他会随着人群的“胃口”而逐渐增加,一直到把一切利润压榨干净。

而税收这事也只不过是眼前利益:

没有哪个地方会无限期的优惠税收,一般都是几年时间而已,当当地企业存量大了,于是当时极力拉拢的企业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特别是,如果当地政策经常变动,更加不可能让人心安。

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归根到底不是工资与税金,而是土地(水电)成本、材料配套、设计水平、自动化程度以及销售能力。其他的都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只不过是鼠目寸光的“战术”而已。

而真正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工装设备改造与开发,或许有独特的品牌溢价等企业的生产基地的选址,一定会多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今天哪里成本低去哪里,一般这种公司真正的选择其实只有一到两个方面的核心考量:土地成本与材料配套。顶天了考量一下政局稳定。

所以,其实那些急匆匆搬迁的企业,企图通过降低工资与税收开支而获利的企业,顶天了只不过是为了续命而已,通过一段时间以后,当工资与税收优势不再,倒闭、结业、跑路是注定了的。

这个,我想才是这里面真正的、赤裸裸的逻辑。

老龚说势,不违心说假话。

是如何完成文明现代性改革的?

暹罗是泰国的古称:1296年中国元朝出访真腊(今柬埔寨)的使团成员周达观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将真腊西部的两个邻国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分别称为暹国和罗斛国。元末明初罗斛国(阿瑜陀耶王国)征服了暹国(素可泰王国)。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从此”暹罗“成为中国以及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泰国的称呼。在世界近代史上东亚只有中国、日本和暹罗三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维持了国家的独立状态,为了避免彻底沦为列强殖民地的命运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事实上暹罗在当时也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朱拉隆功改革。

1868年10月1日朱拉隆功登基成为暹罗新国王,1873年年满20岁的朱拉隆功开始临朝亲政。这时暹罗全国的土地几乎都集中在封建贵族手中,广大平民和奴隶只能依附于封建贵族。这些封建贵族千方百计是佃农和奴隶束缚在土地上为自己劳作,不断榨取佃农和奴隶的劳动所得,而拒绝在暹罗发展新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他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不确定性还充满排斥感。与此同时暹罗也面临严重的外患:西面的缅甸已被英国纳入英属印度,南面的马来半岛建立了英属海峡殖民地,东边的越南被法国征服,暹罗只能在英、法两国之间夹缝求生。

早在1864年暹罗主动与英国签订了《宝灵条约》:允许英国在曼谷自由贸易,暹罗对英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不得超过3%。两年后暹罗和西方七国相继签订了类似条约。1867年暹罗割让自己湄公河以东的属地柬埔寨给法属印度支那。1893年暹罗有和英、法两国分别签约:割让掸邦给英属缅甸,割让老挝给法属印支。1909年又割让南部的吉打、吉兰丹等地给英属马来亚殖民地。朱拉隆功艰难地周旋于英、法之间——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使之互相牵制,这才勉强使暹罗成为英法两国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然而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只有改革自强、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在严酷的丛林法则中生存下去。对此朱拉隆功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早在他还是太子时就系统学习过泰文、英文、巴厘文和梵文,还学习过射击、武术、骑马、骑象等科目,酷爱古代历史和文学。1868年8月他参加过法国科学探险队在距曼谷以南一百四十英里的三礼育观测日全蚀的活动。1870年和1871年尚未亲政的他两次访问新加坡和爪哇;1872年底又访问了印度。朱拉隆功作为暹罗历史上第一位出国访问的国王对暹罗国情和世界形势都是比较了解的,当他从印度回国后就下令在皇宫内设立两所学校:一所教泰文,一所教英文,命名为“玫瑰园学校”。这就改变了过去那种以寺院为中心、以僧侣为教师的传统教育方式,开创了泰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事实上这已开启了朱拉隆功改革的序幕,由朱迪·福斯特和周润发主演的《安娜与国王》就是根据这一史实所拍摄的。

亲政前的朱拉隆功更多是在自己的皇宫内通过对周围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向其灌输改革理念,还并没真正涉足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体制层面。在这一时期暹罗宫廷成员改穿西式礼服、免去跪拜之礼、废除宫廷肉刑、改留西式发型。随着朱拉隆功在1873年亲政终于使其可以放开手脚对国家进行全面改革了,而他选择的改革突破口是整顿国家财税制度:在1824年—1851年国王拉玛三世执政时期暹罗盛行起包税制——政府将收税的权力转包给有官方背景的商人,这使大量资金落入包税人的私囊;而国家的资金则储存在王库里,这时王库和国库并无任何区别,暹罗人尚未意识到要将国家财政体系和国王的私房钱进行分别管理。1873年朱拉隆功亲政后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税务厅,颁发保护税收条例,统一规定全国的税率,同时废除包税制,至此暹罗中央政府从包税商手中收回了收税权,从而有效地制止各种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此后从1892年开始暹罗正式将国王的私库和国库进行分别的预算管理。同时暹罗从法律上规定和确立私人土地所有制,实行征收货币地税并不断降低土地征税率。

1874年朱拉隆功开始释放他亲政后又一个改革大招——废奴:在此之前暹罗的奴隶制已存在了6个世纪,当时暹罗的奴隶尽管按法律规定可细分为七种之多,但实际上大体都可以归为可赎身奴隶和非赎身奴隶两大类:失去土地的农民因债务问题卖身为奴者有的是与主人约定服役年限,有的则是永久为奴。奴隶作为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除无权把他们杀掉以外,可以随便把他们转卖或转让给他人。母亲如系非赎身奴隶,其子女也是奴隶。朱拉隆功在自己亲政的第二年就明确在法令中规定:1868年以后出生的奴隶之子全部变为自由民,家生奴21岁后即可获得自由并废止债务奴。到朱拉隆功去世前两年暹罗已基本完成废奴运动。朱拉隆功的废奴运动一方面解放了暹罗的奴隶,使他们摆脱了被人奴役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削弱打击了地方封建贵族的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并为国家发展近代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农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同样是在1874年朱拉隆功下诏设立参议院协助国王处理政务并对将要颁布的法律进行讨论,随后不久又成立了作为国王的私人咨询机构的枢密院。1892年暹罗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阁制对自己的中央政府进行改造,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并未改变暹罗国王作为专制君主大权独揽的地位,泰国的君主立宪并非始于朱拉隆功时期。在改造中央政府的同时暹罗的地方治理结构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此之前暹罗的地方治理模式有些类似于我国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实行的分封制:国王按功劳给贵族授予爵位和封地,这些封建贵族和国王派驻各地的大臣一同治理当地。朱拉隆功废除了禄田制度,对奖励有功人员改为发放薪俸。此后暹罗的地方官员完全由中央统一任命。军队作为支撑政权的基石也和地方一样完全掌握在以朱拉隆功为核心的暹罗王室手中:国王同时以暹罗军队的总司令身份牢牢控制着军队。按照1910年的规定:只有王室成员才能获得中将以上的军衔——当时暹罗的13个少将中有6名王室成员,一半以上的师长出身王室。

随着这一时期暹罗在行政管理制度和社会经济形态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暹罗面对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传统的以寺院为中心、以僧侣为教师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点早在朱拉隆功亲政前就已注意到并在宫内率先进行了示范性改革试验,然而相比对财税体制、土地制度、行政体制的改革而言:朱拉隆功的教育改革尽管起步较早,但发展进程一直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宫里的“玫瑰园学校”迟迟没能普及开。1881年朱拉隆功才创办暹罗第一所西式大学——宫廷侍卫学校并在同一年开办了图书馆,尽管这所学校后来演化为朱拉隆功大学,但一开始仍是立足于培养宫廷侍卫的皇家御用学校,对暹罗的整体教育改革并没太大实质性影响。1887年暹罗仿照欧美模式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部负责管理国家教育和规范教育体系。同年朱拉隆功在萨拉隆行宫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现代军事指挥人才,随后又创办了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学校。此后新式的法律、警察、师范学校等陆续建立。朱拉隆功还下谕选拔留学生,派往国外学习。到朱拉隆功晚年受教育已不再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平民教育开始在暹罗全国形成热潮。

朱拉隆功按西方建制改革军队,制定军事条例,结束了此前暹罗临时招募士兵的惯例,开始给将士发放固定的薪俸。1887年以后由于法国的武装入侵暹罗改编和扩充了陆军、配备新式武器。在丹麦人里舍尔的帮助下暹罗建立了第一批新式军事院校,这一时期暹罗海军正式创建成军并开始自建战舰。1893年暹罗成立国防部。1904年制定的征兵条例对过去用犯人的后裔补充军队和在地方行政长官的统率下进行战斗的传统做法做出禁止性规定。到1910年泰国军队共有9个师5.4万人,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军队相当,甚至甚至一度在同法国的战争中小胜对手。

19世纪90年代朱拉隆功开始着手建设近代化的交通和邮政事业,成功使边远地区和首都曼谷连接起来,这大大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事业和国防建设,使整个国家联结成比较紧密的经济整体,促进了全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由于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使暹罗的主要产米区湄南河三角洲与中部和北部的新兴水稻种植区连接起来,大米出口成了暹罗最大的收入来源。虽然林业和矿业被外国资本垄断,但仍需向暹罗政府缴纳所得税,同时暹罗的民族资本也开始蓬勃发展。以国王为首的暹罗王族和华侨富商将大量金钱投入碾米厂、罐头厂、水泥厂和纺织厂。暹罗国家财政收入越来越高,国库越来越丰富。暹罗利用丰厚的财政收入进行土木建设:开挖运河,修筑铁路和水闸,架设电线和电报线,建设警察部队,创办医院、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办新式学校。到了1909年暹罗的人均GDP甚至达到清政府的17.3倍。暹罗人口从朱拉隆功登基时的500多万增加到900万,医疗条件的改善使暹罗的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多。尽管每年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大,但国家财政连年赢利,达到“既无外债,也无内债”。

尽管朱拉隆功改革奠定了暹罗近代化转型的基础,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但暹罗并没像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样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1893年法国寻找借口挑起双方纷争,然后将炮舰开进曼谷河段,强迫泰方签订《曼谷条约》:将附属于暹罗的老挝割让给法国属下的印度支那并赔款300万金法郎。朱拉隆功为此大病一场,甚至一度拒绝治疗。1904年暹罗又被迫使签订条约完全放弃湄公河以东的土地。朱拉隆功晚年还以割让领土为代价,取消了英法两国在泰国的治外法权。对暹罗而言:国家独立的维持是以丧失大片领土为代价而实现的。那么为什么暹罗即使在改革后仍未能完全摆脱挨打的命运呢?这主要是因为暹罗的地缘形势远比日本糟糕——列强之中欧洲各国皆是自西向东扩张到亚洲,随着地缘距离的日益疏远后勤补给的难以为继,事实上列强扩张到印度、南洋就已经是极限了,至于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列强是无力征服的,只能把中国作为自己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半殖民地。如果再把战线向东延长到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对欧洲列强而言就有得不偿失之感了。相比之下从太平洋方向而来的美国就不一样了,如果美国想从巨大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话,在其通往中国的航线上需要一个中转补给站,日本正好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可此时的美国尚处于国力不强的童年时代,根本无法和英、法、俄罗、德等列强抗衡,所以美国在完成在北美大陆的西进运动扩张到太平洋后就几乎不怎么参与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像关岛、波多黎各少数几块殖民地都只是呈点状分布的殖民据点,美国几乎没有像其他列强那样整片大块的殖民地,更多是通过要求被侵略国门户开户的方式进行经济渗透,所以其实美国对日本的内政也并不太关心,只要日本同意开放门户充当其通往中国的中转站即可。相比之下暹罗处于英、法两大强国之间,尽管改革后国力有所增强,但也强不过英、法,要想避免被英、法瓜分的命运就只能尽力周旋以夹缝求生。在这种状态下生存下来的暹罗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有更成熟的外交心态——将自己定位成英、法之间的“缓冲国”以左右借力试图自保:19世纪50年代暹罗试图与法国结盟以对抗英国的侵蚀;当法国势力在暹罗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暹罗就利用英法之间的微妙矛盾聘请英国顾问和授予英国商人部分矿产开采权以换取英国对泰国主权的保护。而暹罗的佛教信仰本身是讲究与世无争的,以致于在面对英、法入侵时暹罗的心态倒放得很宽:既然反正打不过,索性让出边缘地区,一心一意只发展核心地盘的经济。

朱拉隆功改革的目的是为增强泰国的国力、缓解民族危机,并没试图解放民众思想。然而泰国在引入西方制度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人开始反思泰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上世纪30年代发源于美国纽约华尔街的经济大萧条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朱拉隆功改革后泰国已开始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场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波及。当时的泰国国王拉玛七世为缓解财政压力就削减了军队的薪俸,这自然引起了军方的不满,尤其是已接受新思想影响的新军更是趁机打出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1932年6月24日凌晨泰国军队在人民党领导下占领了王宫,逮捕了在首都的各部大臣、陆海空三军和警察要员,解除了御林军的武装,控制了曼谷铁路局、中央车站、电台和电话电报局等重要据点,接管了兵工厂,随即宣布成立军政府。军政府上台后宣布泰国为君主立宪国。从泰国宪法的规定而言:作为君主立宪国的泰国和英国一样由国王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泰国的国家象征,但更多是作为礼仪性质的存在,国家的实际日常行政事务则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内阁负责。缔造了泰国君主立宪制的军政府鉴于泰国民众并不支持军人干政的情况选择还政于民选的文官政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军方完全将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人——事实上迄今为止军方仍是左右泰国政局的关键性力量,一旦民选的政府总理触动到军方的利益就可能招来政变。泰国军方为使自己这种名义上还政于民选政府而实际上仍得以操纵大权的局面固定化常态化就推出国王作为效忠对象。尽管泰国宪法规定由民选政府享有国家的治理权。但对军队的控制权不在民选政府手中而在国王手中,泰国由此形成了一套极为复杂的政治制度:由民选政府负责国家政治治理,国王不干预日常行政。但由于军队归国王掌控,所以当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国王可以利用军队迅速介入到政局中。当然由于国王需要军队的支持才能介入政局,所以泰国国王是否有实权其实取决于同军方的关系。在1932年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所谓军队归国王掌控只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话,真实的情况倒更像是国王沦为了军方把控政局的傀儡。

1938年泰国陆军上校銮披汶·颂堪就任内阁总理兼军队总司令,成为泰国实际上的统治者。这时日本正在大举侵华,与此同时日本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征服东南亚的企图,对此披汶其实是心知肚明的。1940年日本趁法国在欧洲战场败于纳粹德国的天赐良机出兵占领了包括如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在内的法属印度支那,如此一来日本占领区就与泰国直接接壤了。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对美、英宣战,大举出兵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按说在这一过程中泰国是最有可能和日本发生冲突的东南亚国家,因为此时的泰国是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当时缅甸、印尼等地确实有一部分人希望利用日本的力量摆脱原来的欧洲殖民者施加的束缚,然而作为独立国家的泰国和日本合作又能得到什么呢?然而事实却是泰国还真就和日本合作了。当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时泰国意识到自己根本无力抵抗,于是没进行任何抵抗,而是与日本签订了《日泰攻守同盟条约》,由此加入了以德、日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向美、英宣战。泰国尽管是当时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但在列强瓜分东南亚的过程中泰国还是被迫将部分领土割让给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由于与日本结成了同盟,所以日本在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后将原属泰国的领土还给了泰国。后来泰国直接参与了日军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并曾与中国远征军交战。然而泰国政府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个基本观念:谁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上风就是自己的盟友。在与日本签订的《日泰攻守同盟条约》的同时泰国驻美大使社尼巴莫拒绝承认泰国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日泰攻守同盟条约》,拒绝按照泰国政府的指令向美国政府宣战,还召集在美国的泰国留学生和和泰国大使馆官员,成立了泰国爱国组织“自由泰人运动”。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同的是:自由法国是追求独立自由的法国人组织起来的,是与纳粹德国扶植的维希政权对立的,然而自由泰人运动背后实际上有泰国官方的支持。说得直白些泰国政府以官方名义与日本结盟,却又暗中扶植起一个所谓的”反对派“配合盟军反抗日本人,这就纯属两头押注的行为了。1945年8月15日泰国得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宣布对英、美宣战的宣言无效,最终泰国不仅没作为轴心国的帮凶受到惩罚,反而作为同盟国的成员在战后获得了日本150亿日元的赔款。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6月9日当时的泰国国王阿南塔·玛希敦遇刺身亡,由他的弟弟普密蓬·阿杜德继承了王位。这时泰国的政局正处于最为混乱的时刻,而国王的权力在此时已基本不复存在,年仅19岁的普密蓬·阿杜德成为了各路野心家眼中的提线木偶。1947年11月8日銮披汶·颂堪重新上台。1957年9月17日凌晨4点泰国的军事独裁者銮披汶·颂堪被自己的得力部将沙立元帅发动的政变推翻。此后泰国又经历了沙立、炳·廷素拉暖两代军人总理的统治,直到1992年爆发了军政府血腥镇压民主运动的黑色五月事件。血腥事件激起了对军政府更大的反抗并最终导致军政府退出政治前台,泰国由此进入到民选政府时代。民选政府上台后普密蓬·阿杜德利用相对平稳的政局极力扩大自己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事实上早在军政府统治时期普密蓬国王就一次次扮演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调停者角色,可以说正是因为他才使泰国在特殊的年代避免陷入进一步的动乱之中。1973年泰国曼谷大学爆发骚乱,普密蓬国王要求当时的泰国总理及其官员离开泰国,以免国家陷入社会动荡的危机,结果泰国总理服从了国王的要求,由此可以见证普密蓬国王对泰国政局的影响力。普密蓬国王这种政治影响力完全是依靠个人的能力水平,通过运用娴熟灵活的政治手腕对泰国政局施加影响。在民选政府上台后普密蓬国王在泰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泰国王室掌握着大量财富——负责管理泰国王室财产的皇家财产局控制资产高达1.9万亿泰铢(约合530亿美元),每年的收益达8.4亿美元。普密蓬国王凭借雄厚的财力从事慈善事业,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王室也热心于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王室礼仪同佛教仪式高度结合,从而在这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内将自己塑造成为半人半神的存在。同时泰国国王的权威性也得到泰国宪法的保护:任何攻击王室的言论在泰国都属于犯罪行为,最高可以判处最高15年监禁。2006年泰国军方发动了反对时任总理他信的政变,而普密蓬国王在这场政变中通过与军方合作真正成为了军方与民众之间的仲裁者角色。泰国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在宪法层面并没赋予国王实际处置行政事务的权力,泰国国王是否具有实权取决于他能否通过高明的政治手腕充当军方和民族之间的仲裁者角色。普密蓬做到了这点,这使他得以在2006年政变后与军方一同掌控者泰国政局。如今的泰国呈现的是国王、民选政府、军方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国王是否具备实权取决于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的政治手腕。这位今年五月刚登基的新国王政治手腕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就个人威望而言显然是不能和他的父王相提并论的——毕竟普密蓬国王的威信是在一次次政治和社会动荡中通过发挥仲裁调解作用以及热心公益民生事业培养起来的,而玛哈·哇集拉隆功早年却以行为放浪而声名不佳,他究竟能否保持他的父王通过在军方和民众之间发挥仲裁调解作用建立起的实权目前还无法断言。

关于【柬埔寨纺织产量高吗】和【柬埔寨什么特产最出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柬埔寨 纺织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