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叫纺织航,西安工业大学可以合并为西北国防大学吗?
直接上结论,这些学校不可能合并,一旦合并,就走上了吉林大学的道路,根子就在于陕西省的财力不能够支撑。
这几所学校一旦合并,实力的上限就是华东五校,实际上华东五校比西交和哈工大强的地方,就在于地理位置好,也有钱。看西交和上交的发展就清楚了。
西交和西电属教育部,西工大属工信部,西安工业原来是兵工七子之一,现在属陕西省,这所新合并的学校归谁管呢?陕西省可以不参与,工信部和教育部怎么选?
几校年预算之和应该在200~250亿之间,这都属于华东五校的顶尖水平,仅次于清北,一旦合并,还能拿到这么多的办学经费吗?
几校合并,招生规模会压缩,而且几校的强势学科有重叠,通信电子计算机是西电的强项,西交和西工大在这些领域也不弱,西工大的自动化、机械、材料等强势专业,西交也很厉害,如果并校,并不能提供更强更大的优势学科群。
浙大的并校算是成功的,因为浙江省有钱,把浙大养的膘肥体壮,吉大呢?当年的吉林工业、白求恩医科都是很棒的学校,结果合并后,成了摊大饼,第四轮学科评估一个A+学科没有,不管承不承认,吉大的并校很受诟病,办学经费被削减了很多。
如果有意向,其实西电、西工大和西北大学三所边家村高校倒是可以考虑合并成一所综合性高校,可以解决西电与成电竞争的尴尬境地,西北大学的省属高校的预算问题,以及西工大和西电的人文学科太弱的问题。
哪些双一流大学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没有一个A?
题主:好!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大学还真不少:A类4所+B类5所=9所。
具体情况是:
36所双一流A类大学中有4所;6所双一流B类大学中有5所大学没有A+学科;95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中就更多了。
一、什么是“双一流”双一流大学最早是《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长远规划。
双一流的含义是:
学校一流+学科一流=“双”一流。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将双一流大学建设划分为三类:
1.双一流A类大学
就是学校和学科都要建设成一流的大学,一共有36所、都是原985大学。
2.双一流B类大学
也是学校和学科都要建设成一流的大学,一共有6所、其中:3所是原985大学;3所是原211大学。设置B类双一流的目的和原因就是:
本来不够双一流、但是需要平衡和照顾,所以就只好来个双一流B类了。
3.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就是学校不是一流的、要把某一些学科建设成世界一流,基本都是原211院校,有一些大学还真不如某些“双非”大学。
二、什么是A+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是:
具有博士或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的大学,自愿申请参评;评估专家组将参加某一学科评估的高校排序,取前70%的大学进行分档。
进入前2%档的大学一级学科就是A+学科——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是目前评价大学办学水平高低、学科建设强弱的最权威依据。
按照常理而言:
大学是由学科组成的——学科强则大学强,那么双一流大学就应该是大多数学科都很强,并且应该有A+学科,才能算作双一流。
三、哪些双一流大学没有A+学科1.在36所双一流A类大学中,有4所大学没有A+学科,
他们是:
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
2.在6所双一流B类大学中有5所大学没有A+学科,
他们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
3.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中,没有A+学科的大学有很多……
四、这些没有A+学科的大学是怎么“双一流”的——A类双一流大学4所
1.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虽然没有A+学科,但是吉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6个一级学科进入评估系列。
其中:有2个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9个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14个B+、12个B和9个B-等级;还有4个C、6个C-等级。
吉林大学是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A类大学之一。从A类学科数量和等级来看,可以说是——多而不强。
但是吉林省又没有比吉林大学整体实力更强的大学、又地处省会,又是原985大学,所以只能是吉林大学“双一流”了。
可以说:
吉林大学=原985大学+省会城市+吉林省最好的大学=双一流A类大学。吉林大学也挺美
2.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31个一级学科进入评估系列。
其中:有2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8个B+、7个B、4个B-等级;还有3个C+、2个C等级。
大连理工大学也是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A类大学之一。
但是从进入评估系列的学科总数和A-以上学科数量来看,整体实力也算是可以。
并且大连理工大学虽然地处辽宁省大连市,但是却是辽宁省最好的大学,辽宁省也要有一个双一流A类大学的,所以只能是大连理工大学“”双一流”了。
可以说:
大连理工大学=原985大学+辽宁省最好的大学=双一流A类大学。
3.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35个一级学科进入评估系列。
其中:有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9个B+、6个B、3个B-等级;还有1个C、2个C-等级。
南开大学也是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A类大学之一。
但是从进入评估系列的学科总数和A-以上学科数量上看,整体实力也不一般。
并且南开大学地处天津直辖市,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南开大学比天津大学好一些。并且天津市是老牌的直辖市,至少也得有两所双一流A类大学。所以南开大学就“”双一流”了。
可以说:
南开大学=直辖市+传统社会声誉+整体实力=双一流A类大学。
4.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40个一级学科进入评估系列。
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级;有14个B+、8个B、7个B-等级;还有3个C+、4个C、1个C-等级。
重庆大学也是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A类大学之一。
但是从进入评估系列的学科总数看,整体实力还可以。但是重庆大学不但没有A+学科、而且也没有A等级学科、只有3个A-等级学科,可以说整体实力、尤其是学科建设水平很一般。
但是众所周知,重庆大学地处重庆直辖市,虽然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也必须得有双一流大学啊。因为北京、上海、天津都有啊,重庆市也必须得有一所啊,所以,重庆大学就“双一流A”了。
可以说:
重庆大学=直辖市+必须有=双一流A类大学。
以上说的是:
4所没有A+学科的双一流A类大学,是怎样“双一流”的。
再说说6所双一流B类大学,其中的5所也没有A+学科,又是怎样“双一流”的呢——中国的各种评比、奖励、排序,尤其是“评估”,可以说都得三七开,即七分实力、两分照顾、一分平衡。
而且专家之所以称之为专家,不但有水平、而且能创新。首先用“双一流A类大学”平衡一些;但是还有一些没照顾到的大学,那就再来个“双一流B类大学”。
这样也就基本平衡、照顾的比较周全了——
双一流B类大学中:
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原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是原211大学。
这6所大学中,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是省会城市大学,其他5所都是地处省会城市。
五、那么这六所双一流B类大学是怎么“双一流”的呢?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处陕西杨凌,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是“名头大、分量重”——陕西杨凌是:
最重要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16部委(全国最多)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可以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985+中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教育部直属+16部委共建=“双一流B类大学”。
2.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是6所双一流B类大学中,唯一有A+学科的大学——民族学。
虽然民族学学科的“面”比较窄,但是好歹也是一个A+等级。并且云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30个学科进入评估系列,而且有一个A+等级和一个A-等级。
可以说:
云南大学=A+学科+少数民族+省会城市=“双一流B类大学”。
3.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地处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市,辽宁省虽然有一所双一流A类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但是地处大连市,而省会城市沈阳市却没有双一流大学。
可以说:
东北大学=原985大学+省会城市=双一流B类大学。
4.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地处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湖南省有三所双一流A类大学,都在长沙市——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那么湖南大学咋还双一流B了呢?
可以说:
湖南大学=原985大学+省会城市+教育部直属+5个A-、7个B+学科=双一流B类大学。
5.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地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河南省除了郑州大学以外,就再没有比郑州大学更好的大学了。
可以说:
郑州大学=省会城市+河南省最好=双一流B类大学。
6.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地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新疆自治区除了新疆大学以外,再就没有其他双一流A或B类大学。
可以说:
新疆大学=省会城市+少数民族=双一流B类大学。
将以上这些没有A+学科、有的甚至没有A-以上学科的“双一流大学”,能够双一流的原因分析一下。
结论是:
无论是为了平衡、照顾,还是考虑整体实力,倒也说得过去。
但是只是对那些有A+学科、并且整体实力也很强的大学们有点不公平——
例如:
有3个A+学科的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有2个A+学科的北京科技、中国矿业、北京协和等大学;有一个A+学科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政法、东北师大、北京交通等等大学……
六、提点意见和建议1.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就要公布,据专家谈话: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破五唯”;“严格按照评估等级定位”……
希望也相信能够真正做到。
2.“双一流”就是双一流,不要为了平衡与照顾再弄出个双一流B类大学。
3.双一流大学应该必须有2个以上A+学科、或者至少有10个A-以上学科。
4.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应该是A-等级以上的学科,没有就不应该“一流”;也不要搞所谓“自定”的一流建设学科。
以上分析,是个人的浅见,主要是为考生、家长和朋友们了解一下学科评估、双一流大学,还有这些高校的基本实力。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兰州有哪些知名企业?
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兰州是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是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化大都会。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核心经济省份,是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始就重点建设的省份,特别是省会城城市兰州,可以说是我国的一个工业、制造业和科研的高地。你知道兰州的制造业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1,兰石集团兰石集团,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由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的两项——兰州石油机械厂和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并而成,是一家员工近万人的国际化能源装备企业。2019年,在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排名第33名。兰石集团先后自主研发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石油钻机、15000m半潜式超深海洋钻机等高端领先产品,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被誉为 “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业务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石油钻采、矿山冶金、核电、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2,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集科研、开发、生产与一体的航空机载设备研制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航空电机、电动机构、机外照明、机载计算机、发电机、空投空降系统等专业机械设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飞控、液压、告警、救生等系统。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有员工1400余人,占地面积1000余亩。拥有中国航空工业唯一机电研究机构——航空机电研究院。3,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西北地区机车检修、铁路起重机造修基地和通信铁塔等钢结构综合生产基地,是国内技术领先、品种齐全的工矿机车制造基地,是国内一流的陆上风电塔架制造基地。公司现拥有全资子公司2家,分公司6家,在册员工1900余名,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公司研发了从8吨到160吨全液压铁路起重机系列产品,以及可广泛应用于铁路、矿山、煤矿、隧道、电解铝行业、大型物流等领域。4,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自1958年投产以来,实现利税200多亿元,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摇篮”。兰州石化公司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公司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能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催化剂、合成橡胶等400余种石化产品,是我国生产石化产品品种比较齐全的企业之一。5,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投资兴建,是正威集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国西部兰州新区布局的重大举措,公司主要发展特高压电力传输电缆、高端装备电缆、精密超微线材等所需高品质高分子改性绝缘料、高导合金铜杆等。公司一期精密铜线项目、二期低氧光量铜杆2016年均已建成投产。三期高导新材料项目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接触网线材,是铁路运输供电系统的生命线。这是甘肃省排名第一位的民营企业。6,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隶属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预防类制品、治疗类制品、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生物高技术企业。甘肃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7,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其前身是兰州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二五”期间在祖国大西北建设的第一家电解铝厂。是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单一的电解铝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铝电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公司主导产品为重熔用铝锭、电工用铝锭、稀土铝合金锭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及造币等行业。公司位于兰州市红古区,共有员工2600人左右。8,航空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是中国第一座自动驾驶仪研制和生产企业,是我国航空工业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及部件产品研制、生产、服务的专业化企业。主要为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研发、生产自动驾驶仪、控制增稳系统、电动舵机等产品。公司已掌握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技术、飞控计算机技术、伺服作动器技术、控制律设计技术、仿真试验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公司地处中国甘肃省会兰州新城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现有员工 1000多 人,建有博士后工作站。猜图:这是兰州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来自兰州的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之外,你知道兰州还有哪些知名的企业集团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古代或中世纪都有哪些令人着迷的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古代石器
石器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学者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从人类出现直到青铜器出现前,共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也有人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列出一个过渡的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石器利用石块打击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开头的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等。新石器时代盛行磨制石器,这种石器先用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开头然后在砺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斧、凿、刀、镰、犁、矛、镞等。精磨的石器有的可呈镜面状。
古代弓箭
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说明了人们已经懂得利用机构存储起来的能量,当人们用力拉弦迫使弓体变形时,就把自身的能量储存进去了,松手放,弓体迅速恢复原状,同时把存进的能量猛烈地释放出来,遂将搭在弦上的箭有力地弹射出去。
古代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 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古代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古代印刷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古代冶金
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已经能利用近千度高温的陶窑烧制陶器,同时也对木炭的性能逐渐熟悉,因此具备了鎔铸、锻打和冶金的基本条件。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在炉内还原条件下冶炼矿石的技术。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五千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相继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标志着中国冶金业的诞生。
古代陶瓷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及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古代青铜
远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能铸造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曾制造出832.84公斤重的司母戊鼎。在湖北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八世纪至前三世纪)的古矿遗址,至今仍堆积着40多万吨古代青铜炼渣,地面下古矿井分布密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采矿、冶炼、制范、铸造技术;认识了青铜合金的性能;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配比制成各类青铜器,包括礼器、兵器、乐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为古代生产力的发展、文化艺术的提高和进入铁器时代铺平了道路。
古代纺织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服、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黄道婆,因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古代医学
中国医学是一个丰富的宝库,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前)就出现了内容系统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论》;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他们把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汇集成宝贵的医学资料。在中医学方面,我国有“望、闻、问、切”,辩证施治的诊治方法。在针灸、按摩、气功、正骨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养生、健身方法。
古代火药
火药的发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他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古代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我国古代有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秦国时期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隋朝时期的隋朝大运河等。”这些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很高,说明当时掌握的水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代天文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远在四 千多年前,尧帝时就设有司天官。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天文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天象观测方面,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就有天象的文字记载,他们相继留下的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日月五星的记事以及各种星图、星表,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在天文学理论和天文仪器方面,他们创造了象浑天说这样颇有见识的宇宙观,发明了浑仪、简仪等光照后世的测天仪器;在历法方面,早在公元前十六至前十一世纪,中国就已经有了原始历法,经过不断改革完善沿袭至今,它既照顾了朔望月,又考虑了回归年,是别具一格的阴阳合历。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早在七千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榫卯结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木结构框架式的主要特点,结合夯土、斗拱、石雕、拱券及砖石工程等的传统建筑体系,在民宅、楼阁、陵墓、石窟、宫殿、寺院、古塔、园林、桥梁以及水利工程等建筑中都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 数千年来,以木结构框架式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技术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古代航海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揭开了利用原始舟筏在海上航行的序幕,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后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航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当时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和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中国舟帆所及达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全部海岸,与亚非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海贸易关系,著名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港口。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其船队规模之大、船舶之巨、航路之广、航技之高,在当时无与伦比。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
古代机械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利用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些发明居世界前列。在机械原理、结构设计和动力应用等方面都取得较高成就。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就发明了蕴涵杠杆原理的桔槔;自东汉始,形状用途各异的齿轮广泛应用在水转连磨、指南车、记里鼓车等机械上;在原动力方面,逐步从人力、畜力向利用水力、风力的方向发展,机械传动方式亦逐步扩大。在历史上,我国的先民对机械的不断发明、创造、革新,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其他事物一样,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正是由过去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借鉴历史、温故知新的作用。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又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并日臻完美。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古代数学
古代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产生于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字间的关系、测量土地及预测天文事件。我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是借助于竹棍为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具有外算与内算的双重功能,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它对中国古算及世界数学具有深远影响。
关于【为啥叫纺织航】和【西安工业大学可以合并为西北国防大学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