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绿洲纺织工资多少,江宁有木有工厂?
答:
江宁滨江开发区主要工厂如下:
企业名称 行业类别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电工机械
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压缩机
南京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物料搬运设备生产
南京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针纺织
立维腾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新型仪表元器件及相关产品进出口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钢结构制造业
南京江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电力电器生产
……
敦煌莫高窟怎么样?
敦煌莫高窟在国内的考古界和文化界的魅力已经不用多加赘述了,它无意是中国的宝藏,乃至全人类的宝藏,在此老猪要讲一个民国时期一个美国女人的故事吧。
【一个美国女人的敦煌朝圣之路】
1948年的夏天,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美国人艾琳·文森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暂时离开北京的住所,暂别两个可爱的孩子和丈夫,独自一人踏上她内心一直向往的地方,这个地方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佛窟,千百年来这里保存了大量的辉煌和文明,以及无数的宗教珍品和壁画。这里是她心中的“天堂”。然而在那个时代想来到敦煌并不轻松,艾琳先从北京乘坐飞机到达兰州,在兰州搭载上一辆敞篷卡车一路向西,之后又换乘了马车继续艰苦前行,由于敦煌所处之地位于荒漠之中,交通极为不便,艾琳的最后二十公里是骑着骆驼到达的,当那片圣殿出现在她的眼前时候,艾琳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已然热泪盈眶。当她终于进入莫高窟,她如饥似渴的看着这些千年的壁画和造像,她被震撼了,在这里她逗留了十天,对敦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拍下了数百张的珍贵照片,尔后两本煌煌巨作《神圣的绿洲·敦煌千佛洞》和《敦煌佛教石窟壁画》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正如艾琳在她书中写的那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定都有一个毕生一定要走一遭的地方。”下面是艾琳拍摄的敦煌老照片,大家感受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艾琳·文森特的孩子也早已长大,他们同样受到了母亲的感染也来到了这片传说中的圣地,当他们久久的注视着这里的佛像的时候,他说,我仿佛在这里看到了我母亲的灵魂,我感受到了。事后,他又把母亲艾琳·文森特1948年拍摄的敦煌莫高窟老照片的底版赠送给了现在的敦煌研究院,并且又捐款了12000元,他希望敦煌的美可以传延至后世,并永远的长存于世。
内蒙古大草原有什么特征?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的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 马--适于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别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区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作为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其传统习俗保存得较为完好。而草原旅游胜地集中于海拉尔到满洲里之间和著名的呼伦湖周围的草原上。 科尔沁大草原 科尔沁大草原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比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它集湖泊、草原、森林于一体,还有独特的草原风情节目。 锡林郭勒大草原 锡林郭勒拥有多种植被类型,是中国第一个草地自然保护区,草原风情浓郁,素有“摔跤之乡”之称。摔跤,蒙古语又称“搏克”,是蒙古族民间最普遍的运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草甸草原,可说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精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盛开着艳丽的鲜花,骏马奔驰在莽莽原野,白云似的羊群浩浩荡荡,一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撒落在绿浪起伏的草原上,景色特别迷人。 乌兰察布大草原 乌兰察布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有许多大型度假村和旅游中心,其中格根塔拉是我区规模最大的草原旅游点。 鄂尔多斯大草原 鄂尔多斯大草原属半荒漠草原,响沙湾是游人滑沙、乘骆驼游沙漠的好地方。这里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而驰名。鄂尔多斯歌舞者衣着装饰华丽,这里的祭祀活动礼仪隆重,元代宫廷“诈马宴”非常独特。 阿拉善大草原 阿拉善大草原为荒漠草原,中国最著名的“骆驼之乡”。在这里可乘骆驼深入沙漠,探访额济纳胡杨绿洲和神秘的“黑城子”,品尝烤驼峰、烤全羊。 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铁、稀土等,适合钢铁、电力、还有纺织等工业发展。
甘肃省张掖市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张掖16.5万 1'1"【魔力旅行】西北人文风光旅行《轻旅 THE WAYS》40.7万 3'2" 张掖
张掖,甘肃省
省辖市
。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
西北部,河西走廊
中段。古称“甘州
”,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
、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辖
甘州区
、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
、民乐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六个县区。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0.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8%。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
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
。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是古
丝绸之路
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
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
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
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
”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
大佛寺
、木塔寺
、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
遗址等名胜古迹。2016年11月,张掖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文名称张掖市外文名称Zhangye City别名甘州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热点关注最新新闻甘肃将新建25个机场,快看你家附近有没有?近日,报道称,“十三五”规划期内,甘肃省将布局建设通用机场25个,其中一类通用机场8个、二类通用机场6个、三类通用机场11个,力争实现全省65%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陆路交通60公里或1小时车程内享受到通用航空服...
凤凰网2017-10-08
张掖那些不容错过的旅游景点,你都去过么?
历史沿革
1954年,考古学家安志敏
在张掖市山丹县
城南6公里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四坝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并同时发现了近千年前创立张掖的先辈的青铜象,其背部可有篆体字:扬扬张掖。;1984年和1987年,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1987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张掖市民乐县
六坝乡
东北3公里的东灰山遗址
,发掘出土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炭化粮食籽粒及猪、牛、羊、鹿的齿骨等考古资料,由此证明,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能用石球、石纺轮纺织、做衣服,制造彩色陶器,并开始使用青铜器。[2]共20张张掖风光夏帝禹元年,张掖属《禹贡》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3]周穆王
十三年,祭公率师随穆王西征,西戎归顺。[3]汉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4]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4]春秋战国时,乌孙
与月氏
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4]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
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
分领。[4]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
霍去病
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4]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废汉立新,令天下改郡、县名。张掖郡改名设屏郡、觻得改名官式。[5]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刘秀令各郡、县恢复旧名。张掖郡及各县恢复原名称。[5]建康元年(144年),张掖、武威、陇西、汉阳、北地、武都,自上年九月以来地震180次,山谷坼裂,毁坏城寺,人民死伤,空情来重,顺帝下诏并派光禄大夫到张掖视察慰问,安抚民众。[5]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张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5]两晋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
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
),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北魏(386-535年)时,《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的“国伎”;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2]唐时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河西的国际贸易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张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昌盛。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经,途径张掖。诗人陈子昂
奉旨视察张掖,写有《上谏武后疏》。王维、高适、岑参、马云奇等驻足甘州时均留下著名诗篇。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以《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词牌、曲牌流传甚广。唐末,张掖与中原、西域关系密切,通互市,发展贸易;僧侣往返,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2]五代时,后梁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鹘攻沙州,张承奉力屈,订城下之盟,奉回鹘可汗为父。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甘州回鹘遣使向后唐纳贡,乃册封王仁美为英义可汗。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甘州回鹘王仁裕(仁美之弟)遣使纳贡,被封为奉化可汗。[6]北宋时期,天圣
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
回鹘
,建立西夏
。继承汉文化传统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办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4]元时期,置甘肃行省,张掖为省会。元世祖忽必烈亲诏郎中董文用
垦甘州之土为水田,仿宁夏之法种水稻。城内建甘肃最大的粮仓-扎浑仓,供应各路军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4]明时期,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清王朝在西部的历次军事行动,均以甘州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清末,张掖人王之佐
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乡后宣传革命主张,他的《致马安良书》,公开支持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废除帝制,风靡全省。[4]1927年,设张掖县。1985年5月,撤销张掖县,设立县级张掖市以原张掖县行政区域为张掖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8月12日和2000年6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两次视察张掖,挥毫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题词,为这古老而神奇的大地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华实蔽野的张掖更加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再铸金张掖辉煌2002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甘州区南环路。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地级张掖市辖原张掖地区的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
、民乐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和新设立的甘州区
。[4]行政区划
张掖市行政区划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其民族风情独特,是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8]展开全部环境
自然气候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干燥,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张掖市气候地质地貌
张掖南枕祁连山
,北依合黎山
、龙首山
,黑河
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
,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11]自然资源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居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
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
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
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
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12]张掖风光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12]矿产资源
张掖市是全省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冶金辅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的集中区。煤炭、钨钼、铁、石膏、凹凸棒石、钾盐等矿种探明资源储量较大。1.矿产及矿产地:张掖市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硝
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12]张掖全市发现并评价了铁、锰
、铜、铅、锌、岩金、银、钨、钼
、钒、锑
、铬铁、砂金、硫、煤、芒硝、萤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钾盐、蛭石、重晶石、石棉、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矿泉水等33种矿产资源。截止今日,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429处,其中具有成矿价值的158处。按规模划分,有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64处,矿点74处。按资源类别划分,黑色金属矿46处,有色金属矿49处,贵金属矿6处,煤矿29处,非金属矿26处,矿泉水2处。张掖风光2.矿产资源储量:张掖市辖区内已初步探明资源量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钨钼、芒硝、石膏、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等24种。全市铁矿储量8.93亿吨,钨远景资源量50万吨(金属量),钼远景资源量102万吨(金属量),煤炭远景储量10.5亿吨,芒硝资源储量2581.3万吨,原盐资源储量320万吨,重晶石资源储量1850万吨,萤石矿资源储量23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4.62亿吨,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6031万吨,石膏储量2.32亿吨,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储量1137万吨。[13]土地利用
张掖市土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按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标准,2011年各类土地面积为:2011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图●耕地253732.68公顷(380.60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4%;●园地27360.42公顷(41.04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69%;●林地373342.74公顷(560.0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47%;●草地2022417.24公顷(3033.6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2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449.05公顷(62.1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5%;●交通运输用地7666.96公顷(11.50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7511.99公顷(146.2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7%;●其他土地1120172.77公顷(1680.2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41%。[14]人口民族
人口
据《张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9],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199515人。张掖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9228户,家庭户人口为112801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0.38人。2013年末,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21.05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0.2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46.8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8.71%。按年龄分,0-14岁人口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15-64岁人口91.31万人,占总人口的75.43%;65周岁及以上人口8.93万人,占总人口的7.38%。2013年人口出生率为11.44‰,比2012年末上升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4‰,上升0.02个千分点。[15]民族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古代,除汉族以外,先后有西戎、月氏、乌孙、匈奴、羌、吐蕃、回鹘、党项等1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张掖悠久灿烂的文明。当代张掖,分布有37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26959人,占张掖市人口的2.15%。其中,人口超过或接近百人的少数民族有裕固、藏、回、土、蒙古、满、朝鲜、彝等8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裕固族
是张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境内。交通
张掖市交通通讯便利,兰新铁路
及国道
312、227线贯通,县(市)乡公路四通八达;西-兰-乌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移动电话与全国并网;县市及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并与因特网相连。改建后便捷、高速化的国道227线、312线,兰新复线铁路的电气化,民航张掖机场支线业务已开通,加快了张掖立体交通框架的形成;2009年11月4日开工建设的兰新二线
横穿全境,与规划建设的兰州至张掖客运专线,将使张掖的交通枢纽位置更加凸现。张掖交通发展迅猛,张掖机场与2011年11月1日正式通航。张掖机场通航铁路运输兰新铁路横贯张掖,东起山丹县东乐镇、西到临泽县沙河镇,每天有列车通达北京、乌鲁木齐、兰州、上海、西安、济南等地。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改走青海西宁,穿越祁连,过河西走廊,直抵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被誉为高铁“新丝路”。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经过张掖,有望2014年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公路运输由于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张掖境内有众多高等级公路通过,甘新公路、甘青公路、312国道
、227国道
在张掖境内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位于环城西路128号的西关汽车站是国家一级客运站,有开往甘肃各大城市的长途班车,以及张掖各区县的短途班车。此外,位于东环南路1号的汽车东站、南环路35号的汽车南站也有部分班车开往张掖各区县。张掖机场航空运输张掖机场于2011年11月1日首航。成为张掖机场运营的第二条航线,河西走廊通往祖国大西南的第二条航线,2012年5月4日,张掖-兰州-重庆往返航班正式开通。社会
环境保护
截至2013年底,张掖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18.02万公顷,占张掖市国土面积的51.9%。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0.088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24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0.020mg/m3,空气质量优良(Ⅰ-Ⅱ级)率为94.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8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7dB,地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5]张掖剪纸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2013年末,张掖市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26万人,拥有科研机构5个。2013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5929万元。全年共取得市、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0项,获得奖励项目98项。2013年受理专利申请540件,比2012年增加240项;授权专利205件;授予发明专利权23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3亿元,比2012年增长24%。[15]教育事业2013年末,张掖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557人,比上年下降9.01%,在校学生2039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369人;普通高中招生9985人;初中学校招生15153人;普通小学招生13492人;特殊教育招生1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38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6%。2013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7456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4.04%,比201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15]张掖市高等院校:河西学院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事业
2011-2013年,“丝路春”杯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张掖市甘州区连续举办3年,每年7月份举行。以打造中国西部“湿地之城、汽车之都”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关于【山西绿洲纺织工资多少】和【江宁有木有工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