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
展示入口区域的艺术装置艺术《竹涧》再现了隈研吾内心深处描绘的“原风景”。构成“竹涧”的竹条有一万多条,都是由可再生、可重复组装的构件连接起来的,展现了隈研吾关于“自然建筑”的哲学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竹子的柔韧与重力形成绝妙的平衡,形成竹子的曲线,漂浮在空中。“竹涧”始于释放想象力的“五感庭院”。在作品《竹曲》中,大量的竹棒形成了宽度和曲率不同的“曲线”,延伸出平缓的螺旋形状。描绘着竹流摇曳的螺旋,映出竹林错综复杂的光的影子,演出着在静谧的竹林中突然出现的茶室空间。
入口装置“竹涧”
“茶室”、展示现场
展示中的“竹”
入口装置详细图
另外,素材感在五感中也很重要。材料所具有的柔软、硬度、粗糙度、光滑度等是隈研吾非常重视的要素。隈研吾认为,建筑的素材感,比起触感,更能强烈地触动人心。因此,让观众感受到建筑材料感的部分,即使在靠近展品的地方,也能体验到实际接触材料的体验。
展示中的“卯”
前门办公模型
为展览会创作书法的隈研吾
隈研吾的设计将与现代建筑相对应。“20世纪,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现代建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与自然对立的工业产品。”。他说,相比之下,“在人工建造建筑的时代,建筑中使用的木、土、石等材料很吸引人,当时的建筑可能并不那么牢固,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感受到了独特的风和光,希望通过我的设计,唤醒现代建筑的这些元素。”。
展示“五感建筑”将持续到10月30日。
1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