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实验中学的老师通过“云课堂”给学生上课。
楚睿摄
“我喜欢看电视上的‘云课堂’。可以反复看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江西宜春市凤城市实验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岳明说。
防疫期间,“云课堂”教学模式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了教学质量。打开电视,点击进入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选择当天课程表的视频排版,观看相关的“云课堂”内容资源;课后当天完成“智能作业”,上传到“一起作业”平台,老师认真批改后反馈.“云课堂”的数字化教学形式,让岳明在家就能学得好,学得充实,解决了教学的“燃眉之急”,学习过程便捷高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教育整体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应探索数字化门槛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借助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云课堂”将进一步释放网络智能时代的活力,推动构建“人人能学处处学永远学”的学习型社会。
教育资源在“云”上共享
在“云课堂”模式下,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电子媒体和“云平台”广泛传播和共享。就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从中受益。教学方式在数字化时代完成了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整体质量不错,很多都是名校的优秀老师,思路清晰,拓展资料丰富。”在北京某高中担任语文老师的王老师,平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相关渠道,探索教学思路,丰富教案。同时,她还建议班级学生围绕相关知识点在平台上搜索有帮助的资源,并鼓励学生课后分享讨论。“我认为‘云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课堂本身,而是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云课堂’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还可以实现知识的‘共创’。”王老师说。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初,全国智慧教育平台浏览量近40亿次,访问量约6亿人次。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优质课程实现了多重共享,相关数字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丰富了“云课堂”,建立了“没有围墙的学校”。这有利于整合优化盘活国家优质数字资源,使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成果惠及大众,从而开辟网络时代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云课堂”来到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身边,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民共享。在“云课堂”不断完善操作观看设备直播卫星接收装置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云课堂”打通了孩子们在“云端”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接入通道,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教育扶贫成果。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为例,“云课堂”覆盖了当地20所学校28个班级的5000多名学生,促进了当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发表评论